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支持 > 资讯动态资讯动态

“自主可控”的正确姿势—自主可控交换机的机遇与挑战

     自主可控不是一个专业,属于电子信息行业在国产化上的一个应用生态,贯穿了IT全产业链。

    海翎光电的小编从4个层面进行解读:
1)IT基础设施:主要指CPU芯片、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这些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2)基础软件:主要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随着基础软件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厂商积极抢占国外巨头市场份额;
3)应用软件:主要指为不同行业领域用户需求而提供的软件,比如ERP领域、电力行业、金融行业、政务应用、办公软件,目前国产化替代逐渐从基础软件向高端软件渗透;
4)信息安全:主要指边界安全产品、终端安全产品、安全管理产品,目前国产信息安全产品可基本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核高基"可以看做自主可控的基础。
    “核高基”是指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目前普遍认为的自主可控则是在设计、生产、制造整个过程中自主把控、自主推进,达到可持续、可升级换代的水平。
    海翎光电的小编入IT行业近几年身有体会的一个道理,自主可控不一定安全,但没有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所以自主可控必须为之。
    自主可控意味在发现漏洞后可以主动、及时地打补丁,最大可能减少0-Day漏洞的威胁,进而增强安全,而不自主可控意味着丧失主动权,在网络攻击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自主可控不是全部自主创新
     自主可控应该“以结果论英雄”,而不是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自己造。人们似乎变得只认“自主创新”,而对“开源创新”视而不见,甚至产生误解。
    自主可控不只是技术问题,也是生态问题


    当前,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多的移动人群、最活跃的电子商务产业、最丰富的制造业群体和最高速成长的市场,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工业 4.0与国家基础产业的深度融合,“国产化、自主可控”一直是国家坚持的根本政策。
    政府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倡导全行业安全可控,与强化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尤其是在重点行业中,国产化替代的趋势不可逆转,自主可控的网络核心产品正逐步在不少行业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国产化替代是指采用国内生产的交换机替代进口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这一趋势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

  • 便于接口定制:由于国产化替代更加贴近国内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例如通过定制接口来适应特定的工业环境。
  • 降低成本:国产化替代可以降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采购成本,使国内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 本土化服务:本地化的生产和服务带来的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响应时间,可以为国内用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本土产业发展:推进国产化替代可以促进国内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本土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
    技术进步:国产化替代可以促进技术研发和进步,推动国内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企业向着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多的创新方向发展。

    
    挑战

  • 技术难度: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高度技术密集型产品,要想实现真正的国产化替代,需要攻克技术难关,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
  • 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上,国产替代品还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压力,其市场份额还不足以对外国品牌造成足够的威胁。
  • 营销策略:在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方面,国内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企业在与外国品牌的竞争中仍然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 生产能力:国产化替代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生产能力,包括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生产流程等等。

    综合来看,国产化替代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趋势下,国内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企业需要积极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推进集成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以提升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海翎光电看来,提升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核心软硬件设备的自主化突破已成为当前亟待攻克的战略性任务,这也是解决关键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国产化供需矛盾的出路。随着行业用户对国产化的需求逐步释放,未来的市场势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国产化品牌不仅需要面对技术、价格、渠道、产品体验、服务能力等全方位的挑战,更需要把国产化的旗帜,不断从低端插到高端,从关注技术指标到关注应用体验。